行业动态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污染场地修复中常用修复药剂存在的问题

2021-08-28 02:09:12 140 编辑:admin 来源:本站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常采用固化/稳定化、淋洗修复技术,通过改变污染物赋存形态、降低污染物浓度或消除污染物的方式控制环境风险。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明确提出:相关部门应筛选评估并公布土壤中重点控制的有毒有害物质名录、禁止在土壤中使用重金属超标的降阻产品、修复活动不得造成新的危害、加强肥料等产品的登记并组织开展安全性评价、土壤修复方案中应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等内容.但目前还没有制定针对修复药剂安全性的相应标准或技术规范。修复药剂可能会造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活性及数量的改变,破坏土壤生态系统或二次污染土壤,还会迁移进入地下水,造成水质恶化并引发风险。

污染土壤淋洗修复方案
 
目前我国土壤修复产业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我国污染场地修复规模超过60亿元.在这些修复工程中,固化/稳定化、淋洗、化学氧化/还原等修复药剂修复技术具有周期短、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等优势,而得以广泛应用。
 
2018年我国土壤修复工程99个案例中,固化/稳定化技术应用占48.5%、化学氧化/还原技术占34.3%、淋洗修复技术占1%.以目前普遍应用的固化/稳定化修复药剂2%~5%的添加比例估算,大量的修复药剂会被应用于场地修复,其成分可能会对土壤、植物造成不良影响。修复药剂中硫成分会降低植物叶绿素含量和酶活性。修复药剂中磷的淋失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同时可能导致土壤中砷、硒、钨的浸出[4]。修复药剂本身的酸碱性或修复过程可能会导致土壤酸碱极端,破坏原有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微生物、酶活性.外源性修复药剂进入土壤的危害及可能引发的二次污染地下水问题不容忽视。
 
目前污染土壤修复分析评估指标一般只包括污染物浓度的测定,基于修复药剂对土壤本身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及地下水影响的评估存在缺陷。
 

30

装备制造经验

立即免费获取土壤修复方案

为用户提供及时、高效、便捷的服务

在线咨询
德森环境希望与你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