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为人类创造了物质文明,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危害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制约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而土壤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如何对现有的有害土壤“变废为宝”,是21世纪人类需共同探讨的课题。其中,如何选择恰当的土壤修复技术方案也是当前土壤修复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影响了数亿村镇人口的生活,严重威胁着村镇居民的身体健康。要想解决土壤污染,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场地污染治理修复。
近年工业和城市污染在不断加剧,污染物的种类,数量逐渐增加,土壤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印刷工业每年要产生出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其中很多废弃物都具有一定的毒性,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土壤淋洗设备因修复速度快,效果好,被广泛应用在印刷场地修复项目中。
据《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了解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显示,全国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影响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重金属,其中镉为首要污染物。早在1993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将镉列为人类致癌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镉列入重点研究的环境污染物,WHO将其列为优先研究的食品污染物, 美国毒物与疾病管理署则从1997年到2001年一直将镉列为第7位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物质。
近年来,随着科学的进步,土壤淋洗修复技术飞速发展。尽管土壤淋洗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和研究,但该方法仍然存在着修复效率低,成本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问题成为其推广应用和革新的关键。
近日,生态环境部在京召开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总结了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的主要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十四五”起步之年的良好开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生态环境领域8项约束性指标顺利完成,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这无疑来说是个好消息,也为2022年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好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国家在宏观政策层面上对土壤污染修复行业支持力度在逐步加大,逐步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形成完善的环境保护体系。技术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助力之一,先进、高效的技术会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在土壤修复技术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在技术应用方面仍不够多样化。因此,应进一步加大科研的投入力度,着重研发环境友好型的土壤修复技术。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关 于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规范化、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制度化建设,持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郑州市长椿路11号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1号楼513
电话:0371-61772378
邮箱:desenhuanjing@163.com
30年
装备制造经验
为用户提供及时、高效、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