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加速推进土壤修复工作 守护沃土良田

2017-05-04 07:51:30 114 编辑:admin 来源:本站
        土壤承载着人类与万物的生存繁衍。然而长期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日趋严重,虽经政府着力治理,但效果不显著。除了传统的农用地土壤污染问题以外,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致使工业污染非常严重。土壤污染问题广泛关涉工业农业生产,影响国计民生乃至文明延续,土壤修复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随着资源能源的快速消耗和人民经济活动强度的持续增加,土壤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有增无减。在土壤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的条件下,土壤污染修复工作任重道远。虽然土壤修复已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然而,当前我国土壤修复能力仍然受到土壤修复技术和专用资金的制约。在土壤修复技术上,由于土壤修复耗时长、耗力大、处理过程更繁复,加之土壤类型多样,受体(生物、水体、空气、人体等)类型众多,故土壤修复技术也比较复杂。目前,我国不少土壤修复技术仍停留在实验室水平,尚没有行之有效的技术体系,关键的土壤修复设备仍须进口。资金支持方面,当前土壤修复资金仰赖政府部门和土地开发商,而排污企业等造成土壤污染的主体由于产权不明、规模有限等原因难以提供足够的资金,致使我国土壤修复能力难以快速提高。
        一是污染底数不清,现有数据较为粗糙。土壤污染的“家底”是所有防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尽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公布了一些土壤污染检测数据,但是调查点位设置较为稀疏,数据难以准确代表土壤污染的分布及状况,部分地区甚至缺乏监测点位和人员配置。因此,亟须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的企业用地为重心开展土壤污染状况的详查。
        二是制度体系尚待完善,法治保障仍须加强。当前,我国的土壤污染法律体系还未建立起来,相关规定散见于其他环境污染法律法规中。法律体系可以预防土壤污染违法行为,然而,目前法律缺位致使法律责任、主体等认定存难,加剧了有关土壤污染违法案件的处理难度;同时,法律还可以就治污手段作出规定,目前我国较少采用经济手段,如引导市场行为的鼓励政策。
        三是标准规范精细度低,技术体系亟待完善。现行的土壤环境标准不健全,使得目前土壤环境污染评价与分区都缺乏适当的依据。目前执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1995)粗泛且针对性弱,虽然2014年环保部发布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监测、评估、修复系列标准作为补充,但总体上看还存在诸多问题。
        土壤修复需要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助力,才能加快推进土壤污染持续修复治理工作。
        第一,防治土壤污染,完善制度先行。首先,须结合《土十条》的实施,加快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其次,尽快修订《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等相关标准,满足土壤环境监管工作的需要。再次,创新监管模式,提升监管能力。
        第二,制定市场规则,刺激修复活力。土壤修复还要善于利于经济手段,以市域、县域为单元,加快完善环境调查、分析测试、风险评估、治理与修复工程设计和施工等全过程产业链发展,打通“闭塞”环节,发挥“互联网+”在全产业链中的作用,促进土壤、水、大气污染协同治理产业。
        第三,呼唤可实践、符合现状需求的新技术。我国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发应该为解决农田土壤污染、工业场地土壤污染、矿区及周边土壤污染以及生态敏感的湿地土壤污染等问题提供技术支持,这就需要研发能适用于不同土壤类型与条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不同污染类型与程度的土壤修复技术。

30

装备制造经验

立即免费获取土壤修复方案

为用户提供及时、高效、便捷的服务

在线咨询
德森环境希望与你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