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土壤污染防治道阻且艰 需加快立法还一方净土

2017-06-03 06:52:46 96 编辑:admin 来源:本站
        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十分复杂,进行土壤治理应抱以科学审慎的态度。在具体的土壤治理工作中,业内人士认为除了要摸清土壤污染程度和面积、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还需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加以保障。
        2014年4月,环保部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中显示,当前我国部分土壤污染极为严重,各类耕地土壤质量严重下降,工矿区废弃地土壤污染严重超标,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达到了16.1%,因肥料滥用、农药污染等因素导致的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更是高达19.4%,耕地污染的面积为1.5亿亩。面对如此严峻的土壤污染形势,国家亟待出台土壤污染治理计划。
        我国土壤污染形势复杂   
        2012年中国耕地保有量为18.24亿亩,直逼18亿亩警戒线。由于城市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大量优质土壤资源转变为非农用地,部分地区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同步下降。我国农村大量耕地撂荒现象普遍,许多传统的商品粮基地已不复存在。我国土壤面临着水土流失、荒漠化、盐渍化、石漠化和酸化等诸多土壤退化问题,严重威胁我国生态安全。近20年来,由于缺乏合理的布局和规划,城市化进程中的建设工程占用大量耕地,优质耕地资源迅速减少。生态脆弱带来的土地退化势头没有遏止,土壤污染的范围逐渐扩大。
        但土壤污染不是单一问题,与大气、水体的污染不同,土壤污染不仅来自大气、水体,还有农业耕作和自身性质的退化。工业废水、废渣、废气造成的土壤污染往往是局部的、严重的;而大气沉降带来的土壤污染则是大面积而持续的。   
        土壤修复任重道远   
        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发展的历史演变分为三个阶段:1949~1978年重点关注土壤肥力;1978~1992年开始关注土壤质量和土壤污染问题;1992年以来重视土壤污染的防治,关注不同类型用地土壤的环境质量。近年来尤其关注污染土壤的风险管控和土壤修复问题。   
        从自然条件看,我国地域辽阔,土壤类型丰富,不同地区土壤酸碱度和有机质含量水平区别较大。由于气候、地质环境等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针对不同区域需采用不同的土壤修复技术和土壤修复设备。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对待土壤修复技术和土壤修复设备的经济成本的接受程度不同,这一点应当引起管理和决策层的关注。   
        但当前,一些土壤污染治理工艺并不科学,比如土壤洗涤会破坏土壤结构,而且不进行水处理的话,会让重金属从土壤转移到水体;如果翻耕土壤打破犁底层会导致重金属随着水体下渗到地下水中。   
        土壤治理立法刻不容缓   
       我国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已经在酝酿之中,被纳入到了2017年立法规划之中。但当前关于土壤污染的一些法律法规分散于其他的法律法规之中,且存在这缺陷。首先,这些规定较为分散,比如“环境法”中就有一两个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规范,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不系统,导致其难以形成体系性的效力。其次,散见于各个法律中的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规范可操作性也不强,大部分的条文基本上是一些原则性、概括性的内容,对于如何保护土壤不受污染,如何对土壤污染进行整治、修复,并没有做出具体的、细致的规定,法律条文在实践中难以落实。第三,大部分的条文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毕竟土壤污染的各种新情况不断出现,滞后性的法律条文也难以在实践中发挥其作用。因此,大部分学者呼吁,在出台“土十条”之前,需要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用法律手段推进土壤污染治理的进程。   
        可喜的是,2015年1月,环境保护部公布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修订草案《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指导值》的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土十条”的出台提供了技术保障。

30

装备制造经验

立即免费获取土壤修复方案

为用户提供及时、高效、便捷的服务

在线咨询
德森环境希望与你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