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作为城市固废处理的末端环节,长期面临着渗滤液、填埋气体及恶臭污染物的环境威胁。这些渗滤液不仅气味刺鼻,还含有高浓度重金属、有机物及多种有毒物质,例如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的浓度分别可达数万毫克每升,部分污染物甚至具有致癌、致畸或致突变的风险。随着环保标准的提升和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如何高效治理污染场地、实现生态修复与土地再利用,已成为全球环保领域亟待突破的难题。
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治理需要应对多重复杂问题。首先,渗滤液的水质和水量波动极大,受填埋年限、气候条件及降水量的影响显著,传统单一处理工艺往往难以稳定达标。此外,受污染的土壤因重金属累积和有机质破坏,修复难度极高。以镉污染为例,土壤中的镉浓度需降至0.3毫克每千克以下才可安全利用,这对技术效率和成本控制提出了严苛要求。面对这些挑战,传统的封场填埋或简单覆土已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污染场地治理亟需转向“主动修复”模式,即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去除、资源化利用以及场地的快速再生。
在这一背景下,德森环境研发的模块式土壤淋洗装备凭借其灵活性和高效性,成为污染场地治理领域的一大利器。该技术通过模块化设计、智能控制与多工艺协同,突破了传统修复技术的局限,为复杂污染场地的治理提供了全新思路。
模块化设计提升工程效率:德森模块化淋洗装备的核心创新在于将土壤淋洗流程拆解为供料、破碎、分级、浓缩等十大功能模块,各模块通过标准化接口快速组装,可灵活适配不同场地规模和污染类型。例如,在湖南某六价铬污染修复项目中,设备从运输到调试仅需24小时,处理能力高达每小时100吨,修复周期较传统方法缩短60%。这种“即插即用”的设计大幅降低了施工复杂度,尤其适用于城市更新中工期紧迫的再开发项目。
智能化驱动精准修复:搭载5G通信和智能控制系统的集成式淋洗装备,可实时监测污染物浓度、淋洗液pH值等关键参数,并通过算法动态调整药剂投加量和工艺流程。在青海某砷污染场地治理中,系统通过自动优化淋洗剂配比,使砷的去除率稳定在95%以上,同时避免了过量药剂使用导致的二次污染。这种精准调控能力不仅提升了修复效率,还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
多污染物协同去除与资源循环:针对重金属与有机物复合污染,德森淋洗装备通过水力分级与化学淋洗的协同作用实现分层治理。例如,在北京某铅污染工业地块中,污染土壤经淋洗后铅浓度从850毫克每千克降至35毫克每千克以下,淋洗液循环利用率达90%,修复后的土壤直接回用于道路建设。对于石油烃等有机污染物,设备可集成生物强化模块,利用高效降解菌群将多环芳烃(PAHs)分解率提升至94%以上。这种“分级处理+资源回用”的模式,既降低了废弃物产生量,又为土地增值奠定了基础。
德森模块化淋洗装备的成功已在全国多个典型项目中得到验证。在江苏某化工遗留地块,通过“淋洗+热脱附”联合工艺,六价铬和苯系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和99.5%,使这片荒废十余年的土地重获新生。而在西北某矿区,该技术被用于修复砷、镉复合污染土壤,修复后的区域已成功转型为生态公园,成为工业遗址绿色再生的标杆。
未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和环保法规的趋严,土壤修复技术将向更高效、更低碳的方向迭代。德森环境正探索将淋洗技术与微生物修复、生态重建相结合,构建“污染剥离—生物降解—植被恢复”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同时,通过推动《土壤异位淋洗修复模块化装备标准》的国际化,中国技术有望为全球污染场地治理提供新范式。
郑州市长椿路11号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1号楼513
电话:0371-61772378
邮箱:desenhuanjing@163.com
30年
装备制造经验
为用户提供及时、高效、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