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土十条”的持续落地,土壤修复这一新兴行业有望成为又一个充满巨大潜力的环保市场。事实上,目前已有众多资本和土壤修复公司进入该行业寻找拓展机会。
此前一份全国性土壤状况调查报告指出,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近五分之一耕地遭污染,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全国土壤污染超标率达16.1%。来自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土壤污染修复产业产值,尚不及环保产业总产值的1%。
市场普遍认为,由于法规制定的相对滞后,土壤修复行业一直存在的权责不明、资金来源不足、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是导致土壤修复市场空间无法释放的重要原因。
“十二五”期间,我国土壤修复工作由政府主导,市场空间每年维持在50亿元内。受“土十条”等政策影响,土壤修复的产业规模正在逐年增加,2015年产业规模只有30亿元,2016年增长至90亿元,预计2017年产业规模有望达到240亿元。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城市环保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测算,我国的工业污染场地大约160万亩,市场空间约为1万亿;待修复的耕地污染面积3.92亿亩,市场空间约为8.84万亿;待修复矿山面积约294万亩,市场空间约为2770亿元;因此,我国的土壤修复市场理论上的总市场容量空间非常庞大。
而据《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土壤修复行业将是“十三五”期间发展空间最大的环保细分行业,市场空间高达4.6万亿元。且受环境治理的长期性要求,土壤修复行业有望保持较长时间的高景气度,未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环保行业的发展有赖于政策的支持和推动,在中国的环保发展史中,土壤污染问题实际上是和水污染、大气污染一并出现的,但由于一直得不到重视,土壤治理行业的起步和目前的成熟程度远落后于水、大气、固废治理行业。
不过,“十三五”时期平均每年土壤修复行业的投资达5000亿元,意味着,土壤修复市场的拐点已经来临。业界预计,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将远超大气污染治理和污水处理市场。
近年来土壤修复项目成交额逐步上升,2015年我国土壤修复项目更是超过100个,合同总额达到了21.28亿元。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样订单量对于庞大的土壤污染面积来说确实是九牛一毛。因此,整个土壤修复行业亟待有新的玩家入局。
综上可知,随着土壤治理和监管的逐步加码,我国土壤污染恶化情况将会逐步缓解,随之带来的产业红利也将逐步释放,市场需求逐也将飞速扩大,土壤治理行业前景日渐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