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问题已成为”心腹大患”。由于我国在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上,一向有“重水轻泥”的毛病,导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很快,但污泥处置设施大幅滞后,污泥产生后缺乏足够、稳定的消纳场所,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污泥治理迫在眉睫。
2022年3月3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意见》。要求到2025年,全国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20年下降5%,重点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较快提升,重金属环境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推进治理一批突出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问题。到2035年,建立健全重金属污染防控制度和长效机制,重金属污染治理能力、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和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重金属环境风险得到全面有效管控。
很多科研人员对土壤修复技术做了大量研究,旨在找到消除或减少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同时,不产生新的污染物,不破坏生态平衡,且能带来更好效益的方案。许多研究尝试着将多种修复技术综合应用进行土壤修复,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如物理-化学联合修复法、电动-淋洗联用技术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配合进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多种修复技术的综合应用必将是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趋势。
环境中有毒物质种类繁多,许多国家在大量污染物中重点筛选潜在有害化合物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这些化合物被称为优先污染物,俗称污染物“黑名单”。我国根据有毒化学品环境安全综合调查结果,提出了14大类68项重点控制污染物清单。由于土壤是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分布和融合的重要媒介,所以对土壤中优先污染物的研究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土壤淋洗来说,污染物类型及存在状态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土壤内多种污染物的复合存在也是影响淋洗效果的因素之一,因为土壤受到复合污染,且污染物类型多样,存在状态也有差别,常常导致淋洗法只能去除其中某种类型的污染物。
经研究表明我国大多数城市通沟污泥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暴露环境中,会产生多方面环境问题。随着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进程的推进,通沟污泥处理处置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家对通沟污泥的处理处置也越来越重视。
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污染场地面积大于1公顷的场地超过50万块。土壤淋洗因具有操作简单,修复彻底,治理周期短,修复成本相对较低,且适合高浓度污染土壤的治理,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的关注,同时也是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的热点方向。随着我国提出“三大攻坚战”的战略目标,土壤修复产业成为我国具有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因此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也逐渐越来越频繁,共同为我国土壤修复行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国土壤环境污染已对粮食及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区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健康、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镉大米”、“血铅”事件等见之于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体,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暴露出我国土壤污染的普遍性和严重性。随着国民意识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近些年来也在一直积极研发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虽然相比国外开始的比较晚,但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郑州市长椿路11号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1号楼513
电话:0371-61772378
邮箱:desenhuanjing@163.com
30年
装备制造经验
为用户提供及时、高效、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