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水污染都能看得见,土地污染却难以发现端倪,但是近几年,政策和市场的转向都开始“偏爱”土壤修复。受污染的地要治,受污染的地要修,这是实实在在关乎人们身体健康,环保大计的事情。那么,土壤修复到底是个什么事儿呢?进入市场的先决条件是什么呢?这个技术性强,要求高,治不好要担责的行业究竟适不适合进入?
老企业搬迁后空出来的土地,不是推平了就可以开发建房子的,还需要“体检”,看看土壤有没有污染,如果有污染,还得修复治理,才能再次开发利用。于是,各类资本、各类企业、科研院所,甚至原来与环保毫不搭边的企业,都涌入土壤修复行业,希望分一杯羹……
哪些因素导致土壤污染?企业搬迁之后,虽然没了空气和水污染,那么旧厂址会不会有土壤污染?这个不好说,需要具体取样、检测才行,即使检测了,也只能代表样本,不能代表整个厂区,厂区内的仓库、厂房、路面、办公区、污水处理设施附近等,都有着不同的污染程度。不过,具体什么类型的企业,一般有怎样的污染物,大体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工业区企业被分为冶金类、新型建材类、石油化工类、轻工类,以及装备制造、机械加工类等。
以机械加工类为例,不论是铸造、锻压、焊接等材料成型加工,还是车、铣、镗、刨、磨、钻等切削加工,都会排出废水和固体废物,如金属离子、油、漆、酸、碱和有机物等。另外,为了改善金属制品的使用性能,有的工件表面还需要镀上一层金属保护膜,这就需要电镀,电镀液中除含有铬、镍、锌、铜和银等各种金属外,还要加入硫酸、氟化钠(钾)等化学药品,工件镀好后,还需要在铬液中钝化,再用清水漂洗,污水如果流入土中,就会导致污染。
石油化工类、冶金类污染大气自不必说,它对土壤污染,也不容小觑:一些液体泄漏,会使土壤微生物系统遭到破坏,失去自净能力,具体来讲就是不长草了;冶金废物,特别是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过程,某些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能需要100年-200年时间才能恢复。
还有一些轻工类的企业,排放的可溶性有机物过多,倘若其通过污水渗透等进入土壤,会导致土壤中有机物过多,说得通俗点,就是土地太肥了,植物在上面生长容易被烧死,所以不长草。
对土壤修复这行来讲,有气味的不一定要修复,没气味的不一定不修复。从污染物的角度来讲,无非分三大类:重金属类、有机类、两者掺杂一起的复合类,至于如何修复,理论上来讲,也不难。
以重金属类为例,它是永远也不可能被消除掉的,治理旧工厂土壤中的重金属,无非两个办法,一个是把重金属拿出来,另一个办法是稳定在土壤中,不让它出来危害人体健康;有机物类污染,可以通过加入氧化剂,让它变成无毒的;至于复合类,这些方法都得用。我国曾公布过《场地污染修复技术报告(第一批)》,总共有15种土壤修复技术。第一个便是更多针对重金属、农药污染的“固化/稳定化技术”。据介绍,固化技术是通过污染物与固定剂之间的吸附、离子交换以及沉淀,以锁定土壤污染物;稳定化则是利用化学添加剂等技术手段,改变土壤中有毒物质的化学组成形式等,以降低毒性、溶解性和迁移性,这两种技术在美国已经被广泛应用。
再就是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它是利用水泥回转窑内的高温、气体长时间停留、热容量大、碱性环境等特点,在生产水泥熟料的同时,焚烧固化污染土壤,这种方法也可以处理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还有就是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它利用植物提取、根际滤除、挥发和固定等方式,移除、转变和破坏土壤中的污染物,这种方式成本较低,但处理周期需要3-8年。
当然还有周期短的,就是生物堆技术,它在土壤中加入具备降解特定污染物能力的土著微生物或外源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处理周期一般为1-6个月。还有地下水抽出处理技术,就是在污染地块挖个抽水井,通过抽走水,进而带走污染物。热脱附技术,通过直接或间接热交换,将受污染的土壤加热,挥发性污染物从污染介质挥发或分离。再比如化学淋洗技术,把能促进土壤环境中污染物溶解或迁移作用的溶剂,注入被污染土层中,然后再抽出来,进而净化土壤。
土壤污染治理,花钱不少,以农田为例,少则几万元一亩,多则几十万元;工业土地治理花钱更多,直接不以亩为计算单位,而是以修复土壤的体积,污染比较严重的,治理好一立方米得花数千元,有的场地,需要深挖十几米的土壤。
一些环保产业的上市公司,也发布业绩预告,看好土壤修复业务增速,服装、建设各路企业都想分杯羹,真懂技术的有几家?
政策推动的土壤修复行业前景很好,但也面临很多现实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首先是钱。土壤修复,资金需求量巨大,然而目前,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都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当然,即将改变用途的工业用地还可以,将来用作房地产开发,早晚有一天会有钱的,不过也面临甲方,也就是出资方想少花钱的问题,比如要求提供服务的乙方在进行土地风险评估时造假,以降低污染程度,进而减少土壤修复费用。根据我国法律法规规定,这个事情需要终身担责,因此环保企业也不敢造假,这就形成一对矛盾,让乙方很难干。
与此同时,土壤修复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要想降低成本,必须不断投入资金,进行设备升级、人才引进、技术研发等,但是目前,我国尚缺乏这类人才和技术。举例来讲,给一个制药企业的土壤修复,由于行业特性,这种药,可能全中国只有这个企业生产,它的污染物,比如一个中间件很特别,就需要投入人才研发,如果没有,就很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