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快速城市化和污染场地修复处理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土壤污染事件。由于各地土壤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土壤污染治理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的关注。
污染场地又称污染地块,指因从事生产、经营、处理、贮存有毒有害物质、潜在危险废物等活动形成的污染场地,经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可以确认其危害超过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场地(地块)。
根据2004年《典型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探查研究》数据显示,珠三角地区近40%的农田土壤重金属超标,其中10%严重超标;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超标率达16.1%;2015年《土地整治蓝皮书:中国土地整治发展研究报告No.2》显示,我国现有耕地中,有相当数量耕地受到中度、重度污染,土壤点位超标率接近20%,大多不宜耕种。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使各地化工、农药、冶炼、电镀等工业企业和加油站等工业设施数量增大,且不少企业由于设施生产时间长、产品种类多、生产工艺复杂、环境管理措施不到位,导致所在场地积累了多种污染物,最终形成污染场地。所以,在农业、工业、居住等用地类型变更过程中,要有效预防形成新的污染场地、老污染场地修复及控制环境风险,并且要科学、严谨地开展污染场地环境状况调查、监测、评估工作。
近期,国家领导人对建设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作为本届政府环境保护三项重点工作之一,土壤污染治理被提升到与大气污染治理和水体污染治理同等重要的地位,土壤环境治理工作正逐步规范化。